秉持著堅持品質、責任、精心、執著的理念,致力成為您滿意的合作伙伴,為客戶提供完善的產品和服務。
影響門窗質量的6大性能指數,隔音性、隔熱性、安全性、水密性、氣密性、抗風壓性,都有相關的國標性能分級,但在實際選購系統門窗的時候,不是指數越高越好,要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來。
錦囊一:挑型材有門道
市面上門窗的型材,主要有三種材質,一般俗稱塑鋼、彩鋁、斷橋鋁。從性能上看,我們大致可以認為斷橋鋁>彩鋁>塑鋼,但是也不盡然,比如有些進口品牌系統門窗就有非常好的PVC-U(塑鋼)型材產品,當然價格也不低。
斷橋鋁這個名字中的橋是指材料學意義上的“冷熱橋”,而“斷”字表示“隔斷”,也就是“把冷熱橋隔斷”,很多人會覺得,好好一座橋,為啥要隔斷?因為鋁合金是金屬,導熱比較快,所以當室內外溫度相差很多時,這座橋就會努力地去完成熱量的傳導,這樣一來,隔熱能力就弱了。所以斷橋鋁在一體化的鋁合金中間,用隔熱條,實現了把橋打斷,給原來暢通無阻的導熱過程橫插一腳,讓熱量無法正常地通過門窗本身,也正因此,帶來了更好的隔熱效果。
但是,斷橋鋁門窗并不等于系統門窗,系統門窗之所以可稱為“系統”,是因為它的綜合性能。
一些商家會誤導消費者說斷橋鋁型材的寬度越大越好,密封性能越出色,100mm寬的一定比80mm寬的強云云。其實并不然,有一些是因為加了一層紗窗,所以必須增加寬度。還有些小廠家的劣質型材,甚至采用大量穿條來“虛撐”寬度規格。
常規的不含紗窗的型材, 65~70mm寬就可以滿足大部分正常家庭的需求,隔音要求高一點的,80mm寬已經是非常可觀的規格。而且鋁型材本身自重較大,對墻體也有較高的要求,安裝和維護成本更高。
ps(同等配置下,按理是越寬越好。個人建議起碼≥100mm,市面有70mm,80mm,100mm,108mm,以及110mm等)
關于型材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壁厚,壁越厚,則越扎實。目前中高端產品普遍采用1.8mm壁厚的型材。1.8mm壁厚的80型材的成本甚至比1.4mm壁厚的110型材更高。所以大家不要看到三位數就覺得好。壁厚肉眼可見,也可以隨身攜帶一枚一元硬幣作為參考(一元硬幣厚度為1.85mm,五角硬幣厚度為1.65mm)
ps(新國標要求型材壁厚≥1.8mm,低于這個數值都是在處理存貨)
錦囊二:隔音隔熱,玻璃很關鍵
商家在介紹自家的門窗時會說到雙層中空玻璃、三層中空玻璃、夾膠玻璃等等,它們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呢?
門窗玻璃有一個常見的公式,X+YA+X,X表示玻璃的厚度,中間數字代表了中空的厚度(A就是AIR,空的意思),所以5+10A+5,就是指5mm的雙層玻璃,中間為10mm的中空。當然也有一些X+YA+X+YA+X的,比如5+9A+5+9A+5,就是三層5mm的玻璃,中空厚度為9mm。如果要在中間安裝百葉,中空的厚度就會更大一些,比如常見的5+23A+5。中空的厚度理論上是越大越好,隔絕性能就更強。
玻璃的中空工藝,看似簡單,實則復雜。好的玻璃中空工藝,不僅需要排出原有的空氣,還需要注入惰性氣體,再經過嚴格的密封,這樣才不會起霧,更不會產生冷凝水滴,也就不會因為水滴導致微生物滋生,在玻璃的內側長出霉點。
夾膠玻璃的工藝更復雜,氣密性也更強,有些雙層夾膠玻璃的性能,可以與三層中空玻璃的性能相當。還有針對高紫外線輻射地區的Low-E玻璃,能夠更有效地降低紫外線的過多滲入。
當然,層級越高、技術工藝越先進的玻璃,系統門窗的造價自然也會水漲船高,所以挑自家適合的就好,不必唯“指數”論。
ps(首先肯定要有3c認證,其次有條件的土豪可以選擇三玻兩腔帶雙low-e貼膜的,預算少些的好也帶單low-e貼膜的)
錦囊三:還要看服務、設計和安裝
系統門窗的優勢不止在于型材和玻璃這種大材料用得好,更重要的是配套服務和細節。針對上面提到的水密性、氣密性、抗風壓能力而言,門窗其他部分的工藝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例如結構拼接部位,由于是硬碰硬,不可能保證完全密封,所以拼接處必須要進行注膠處理,堵住一切的滲漏點。再比如窗扇與窗框之間,還可利用型材本身的多層次排布和高低差,讓水還來不及滲漏,就先行排走流出。后再采用隱形下排水,讓水垂直下落,保證流速,且不易受到強風的干擾。有堵有疏,才能確保哪怕遇到極端天氣,都能保證門窗扛得住,擋得住!
此外,窗扇的開合方式(平開/推拉/固定……)、方向(內開/外開/左開/右開)、分隔、執手、玻璃的配置……所有這些都需要結合用戶的實際生活場景來進行個性化精細設計,絕非一張草圖就能交差的。
安裝也非常重要,俗話說三分貨七分裝。裝不好,不僅是浪費了好產品,更有可能造成各種隱患。有很多家里的門窗透風漏氣、污損墻面,甚至有窗扇下墜、高空掉落的風險,都不是因為門窗本身的質量問題,全都是不規范安裝造成。更有甚者選用劣質的密封膠,耐候性差,時間稍長就變性、發霉、失去密封效果,還帶來空氣污染。
結語
門窗是家裝中不容易被人一眼就看到的東西,但是卻能一票否決居住的舒適度。而且使用周期能長達10年以上,可謂是家中耐候的組成部分。建議大家多去逛逛、看看,實際體驗一下,再做決定。